好借难还、计价乱,共享充电宝为何成“价格刺客”

智能科技
2024 03-20 19:30:27
分享

盈利模式单一仍是共享充电宝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各玩家也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

先是“共享充电宝为什么成了刺客”“部分共享充电宝一身臭毛病”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后是怪兽充电被工信部通报侵害用户权益……

三月份,共享充电宝行业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该行业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而共享充电宝也从最初缓解人们手机电量焦虑的“救命稻草”变成了价格不断增长的“价格刺客”。

如今行业已历经多番洗牌,纯直营模式受制于其重资产、重成本的属性已较为罕见,头部玩家大多偏好直代共营或纯代理模式。而目前,各玩家也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

行业历经多番洗牌,马太效应明显

2017年,共享经济概念掀起一股热潮,共享单车、共享短租、共享办公等风起云涌,资本市场也相中了共享充电这一领域。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2017年3月始,共享充电宝公司频频获得融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行业共获得10多笔融资,有30多家投资机构入局,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元;投资机构不乏顺为资本、高瓴资本、IDG、 红点中国、元璟资本等知名投资企业及知名投资人。

互联网巨头腾讯与阿里也相继入局,继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后,“来电科技”也与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此外,2017年5月,电商平台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投资移动电源租赁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投资后,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将担任街电董事长,而聚美优品也将持有街电近六成的股份。

彼时,共享充电宝在业界存在一定的争议。素有“娱乐圈纪检委”之称的王思聪曾在朋友圈发表态度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业内人士表示,共享经济下的产物都有着无一例外的共性,那就是烧钱,谁能经受得住“补贴”大战,谁就是最终赢家。

小电创始人兼CEO唐永波曾公开表示,小电在扩张最快的时期,曾经在一个月里铺了7万到10万台左右的设备,一口气开进20个城市。聚美优品创始人兼CEO陈欧也曾对街电下令,一个月要“烧光”30亿。

可惜,靠烧钱极速扩张的日子未能带来持久的高光时刻。2017年底,泡泡充电、河马充电、小宝充电等玩家相继退出舞台。

2021年4月,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同日,街电与搜电宣布合并,双方共同组建全新的集团公司竹芒科技;小电科技曾多次传出上市消息,也曾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但随后便没了下文。

在企业急速扩张时,行业经历多番洗牌。共享充电宝行业也已经历经“三电一兽”到“四电一团一兽”到“小竹兽”的变革。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整体看来,线下餐饮、交通出行和酒店住宿场景的显著复苏有望推动共享充电宝行业在2023年增至168亿,并于2028年实现超过700亿的规模。艾瑞咨询认为,从单品牌市占率的角度来看,头部前五大品牌已超过九五成,行业整体集中度较高,头部品牌均体现了较强优势,未来在经济生产生活迅速复苏的大环境下,马太效应将持续得到加强。

共享充电宝为何成“价格刺客”

共享充电宝起初因定价一元起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从2019年开始,共享充电宝便告别了“一元时代”,随后行业曾掀起多番“涨价潮”,在一些点位的租金甚至涨至十元每小时。涨价问题也成了广受消费者诟病的槽点。

街电CEO万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为了长久健康发展,获取一些现金流,可能会在定价上面有所变动,这是一个市场行为,也是动态行为。

然而,各家充电宝的收费标准均不统一,也均未显示具体的计费规则;而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店铺,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标准均不相同。

虽然用户的使用成本在不断提高,但有关共享充电宝的投诉却一直得不到改善。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中,有关“共享充电宝”的投诉已经超过23000条,投诉大多涉及好借难还、收费不合理、过度收集并传输个人信息等问题。

共享充电宝相关行业问题也多次遭到相关部门点名。

有网友在朋友圈分享的“2023年共享充电宝账单”显示,因工作需要使用共享充电宝频率较高,美团、怪兽充电、街电、来电等平台都有使用。一年下来,该网友竟在共享充电宝上花费了1200元。

还有很多消费者反馈称,目前共享充电宝“好借难还”问题也颇为严重,在电影院等客流时段较为集中的场所,充好电想要归还时却发现柜机已满,用户有时因此不得已买下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就这样从当初的“救命稻草”变成了“钱包刺客”。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蒙媛曾建议,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整治共享充电宝定价过高、归还后仍计费的乱象,加强共享充电宝价格方面的监管工作,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建立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

3月11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深圳市共享充电宝行业自律公约》,其中包括:明示收费规则,在机身或和租借页面明确公示收费规则包括免费时长、计费标准、封顶价、押金;增加免费时长,充电宝租借免费时长不少于 5 分钟;细化计价单位,充电宝租借的计价时间单位不超过半小时等等。这也意味着共享充电宝的运营离规范更近了一步。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共享充电宝频频涨价,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成本上升,共享充电宝企业面临采购成本的上升以及运营费的上涨,上述成本增加可能会转嫁给用户;二是竞争压力,共享充电宝行业竞争激烈,为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一些企业不得不调整价格以提高收入;三是收入模式单一,目前共享充电宝主要收入依靠共享充电宝的租金,为扩大收入只能通过涨价的形式。

盈利模式单一问题仍待解

早在共享充电行业兴起初期,艾媒分析师便指出其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集中在租金和广告上。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彼时租赁业务约占整体交易规模的97.2%,其次为广告收入。

单一盈利模式的弊端更是在疫情期间显现的淋漓尽致。2020年2月,唐永波发布员工内部信指出,由于企业模式对上游商户的依赖程度极高,全国大量合作商户尚未开门营业,整个行业进入“红慌”模式。根据怪兽充电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两年该公司的归母净亏损超过8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称,如今人流量逐步恢复,然而,单一的盈利模式依然是该行业的痛点,共享充电宝企业还可以以寻求商业合作等方式去增加盈利。

起初,小电、街电等品牌均以直营模式入局,搜电则更偏重于代理,怪兽充电采用“直营+代理”的模式。

2021年,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开始开拓代理模式。竹芒科技借助搜电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点位优势深耕下沉市场;怪兽充电通过“直营+代理”模式推动业务下沉;美团收缩直营,转为代理模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渗透;小电直营模式占领导地位,于2021年7月重点开展代理模式。

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曾指出,从各大品牌的调整战略来看,由于共享充电宝行业业务逐渐由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用于拓展下沉市场和维护中小商户的代理模式成为各玩家的布局重点。

如今,直代共营与纯代理成为精细化运营趋势下的主流模式。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对大多数共享充电宝运营商来说,优化运营杠杆成为经营的首要目标。纵观三大主流运营模式,纯直营模式受制于其重资产、重成本的属性已较为罕见,头部玩家大多偏好直代共营或纯代理模式。区别于纯代理,直代共营的品牌多采用高线级城市直营+低线级城市代理的综合模式,在品牌形象塑造与代理商区域资源优势之间寻求较优平衡点。而纯代理模式下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轻资产和扩张快。”

与此同时,主流玩家们也对新领域积极地进行开发探索,例如竹芒正式布局智能终端赛道以及开发广告业务等行动。头部玩家之间的竞争也已从单纯的点位数量之争转变为精细化运作与优质合作伙伴的竞争。以怪兽充电为例,继2020年11月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和怪兽充电达成为期数年的战略联盟协议后,2021年,怪兽充电又拿下了北京环球影城首家共享充电宝合作伙伴项目。

艾瑞咨询分析称,品牌们都力争在主业持续优化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曲线,这也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了注重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的高质量发展期。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