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缪晓琴报道 近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六部门印发《上海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行业全口径营业收入力争达到6000亿元,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靶向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长期以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着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截至2022年末,上海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3600家,从业人员6.83万人,全年营业收入4719亿元;全年为800多万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服务用人单位约2000万家次。
结合实际做好总体规划,上海将持续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下好提升产业专业化水准的“先手棋”。《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初步形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园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1+3+N”产业园区布局体系;培育10家左右“百亿级”规模国家级龙头企业,培育20家左右“十亿级”规模市级龙头企业,总部型、高新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200家,行业研发投入占比进一步提高。
为培育一批拥有行业领先地位、创新能力突出、服务质量和信誉良好的龙头企业,上海统筹本市服务贸易发展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接就业公共服务和人才服务等项目。
在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软件服务等领域,上海也将培育一批细分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相关企业将被优先纳入上海市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目录,在宣传推介、供需对接、国家级和市级奖项申报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此外,上海将建立多个优质企业“苗圃”。遴选约200家企业建立“市―区”两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库;积极推进“浦江之光”企业库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创新孵化、成果转化、挂牌上市等关键环节给予支持。
针对高新科技型企业,《方案》提出,积极落实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统筹运用财税、金融、技术、人才等政策工具,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政策辅导、高端人才培育等服务,实现人力资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全覆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过10年奋进道路,国内外企业人才“走出去”“引进来”已是大势所趋。《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达到400家、营收总额达到400亿元、服务贸易额翻一番。上海将建立上海人力资源全球服务商目录,优先将本市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等企业纳入目录。加大对海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对海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沪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资金支持。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起步早、发展快,更应努力推动产业品牌化建设,强化人力资源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方案》提出,上海要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个新城和南北转型等重点区域和人才高地建设核心区,新建1~2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试点建设2~3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