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点绿成金,变“高颜值”为“高价值”

金融财经
2024 07-02 21:31:10
分享


李黄安  王春保
本报记者 | 王军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0月考察江西时指出,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进“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举措,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两山”转化通道,让生态“高颜值”带来经济“高价值”?本报记者今年5月到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青原区和安福县、万安县、泰和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吉安自古生态资源底蕴丰厚,当下更是山色如画、绿水流金。吉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目标要求,将“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纳入了全市“十大攻坚战”进行统一部署推进,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冲锋号角。

构建GEP核算应用体系
建立价值转化“账本”

    探索实施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及成果应用,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吉安市抢抓列入省级GEP核算试点机遇,构建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核算及成果应用体系。
    构建全域核算体系。推动实现核算指标、核算平台、核算范围、核算报表“四统一”,建立了涵盖市本级及13个县(市、区)的核算体系,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了2018~2022年5年GEP核算工作,核算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核算特定地域单元价值。学习借鉴浙江丽水经验做法,启动可抵押、可开发、可交易的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VEP)试点。吉州区“VEP+古村贷”、万安“VEP+生态鱼项目贷”成为江西省首创,获得金融市场融资8700万元。
    拓展核算成果应用。出台吉安市推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成果应用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探索实现GEP核算成果进考核、进规划、进政策、进项目等应用场景。
    摸清生态资源资产家底,是加快建立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发现机制的基础,也是构建“两山”转化全链条格局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建立生态资源摸底清单。吉安市按照全地域、全要素、全行业、全时段要求,整合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数据,积极探索开展基础信息调查,形成了自然资源、文旅资源、生态环境权益、农业资源、地域品牌等13大类生态资源摸底清单。
    另一方面,开展生态资源摸底调查。吉安市对全市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各类“有形、无形”“地上、地下”生态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权益归属进行了深入调查评估。目前,已摸清全民所有生态资源289宗、集体和个人所有等生态资源75.9万宗,已完成确权54.98万宗,开展评估2680余宗,预计价值338.3亿元。

加快“两山”转化平台打造
探索价值转化“路径”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离不开数字技术支撑,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平台打造是大势所趋。吉安市以三大平台建设为支撑,强化数字赋能,着力解决生态产品抵押难、融资难、变现难。
    做强“两山”运营平台。依托国有投融资平台,全域组建“1+13”国有“两山”运营公司,推动开展生态资源集中化收储、规模化整合和产业化开发。截至4月底,市县两山公司累计收储生态资源价值328.2亿元,注入资产396.9亿元,实现营收8.15亿元。
    做优生态资源储蓄运营平台。创新探索大数据赋能“两山”转化模式,吉安市生态资源储蓄运营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归集耕地、林地、湿地等各类生态资源数据2811万条,实现全市生态资源“清单+底图”大数据存储和“一张图”应用场景展示。
    做好生态资源交易平台。推进生态产品线上交易,目前该市已完成平台主体框架搭建、部分交易品类的项目测试,6月底上线试运行。目前,市县两级通过多种现有交易渠道,完成林权、矿权、水权、水面经营权等生态资源交易685宗、金额达65.45亿元。

强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拓宽价值转化“赛道”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等,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为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吉安市金融部门积极开展专项行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学习借鉴浙江湖州等地经验做法,从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做大绿色信贷规模等七个方面,构建了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政策体系。
    创建绿色金融品牌。2023年以来相继落地了遂川县“林业碳汇质押贷”、青原区“古屋贷”“富硒贷”等一批在全省全市首单的创新金融产品,绿色金融产品达到60余款,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17家。
    开展绿色融资服务。建立全市绿色项目、绿色企业、绿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库,实行动态管理,推送银行机构加强对接,有效解决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融资需求。目前已推送绿色项目250个,投放金额65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绿色金融贷款546亿元,同比增长64.5%。
    生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将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生态产业,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该市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统筹山水林田资源,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两山”转化支撑、厚植“两山”转化优势。
    绿色农业方面,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创建绿色有机地标名特优新产品672个,创建品牌标准化示范基地50个,全市规模化产业基地达1668个。
    绿色工业方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1.6%、36%,均居全省第一,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13个、省级绿色工厂40个、省级绿色园区9个,井冈山经开区、吉安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生态旅游方面,推动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重点景区44个,推出乡村旅游精品路线2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8条、旅游集聚区旅游专线28条,带动10万余百姓吃旅游饭、走旅游路、发旅游财。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