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推动首都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金融财经
2024 09-25 19:31:05
分享

首都绿色发展与创新实践展区展示的“元小源・北京绿色生活平台”小程序。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供图

首都绿色发展与创新实践展区展示的“元小源・北京绿色生活平台”小程序。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供图

 


本报记者 | 明  慧

    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服贸会上,由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主办的首都绿色发展与创新实践展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沙盘、实物、模型、视频、展板……各种数字化展示技术和交互体验展示手段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支撑和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所取得的突出成效与创新实践。

3万个家庭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工作逐“绿”前行,呈现供需两旺良好态势。据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供给侧,陆续建成和投产一批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超1000家企事业单位和3万个家庭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较2015年增长101.2%,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达20.8%。北京市还通过不断扩大绿电来源“朋友圈”,丰富绿电来源,保障绿电供给。在消费侧,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绿电消纳较上年同期提高17.9%。上半年市场化绿电交易规模达40.5亿千瓦时,是上年同期的7.5倍。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国家电网未来科学城园区、公交集团自营充电桩等多个典型应用场景已实现全绿电应用。
    绿色生态修复是“城市绿心”的突出特点。据了解,“城市绿心”总占地面积约11.2平方千米,始建于1978年的东方化工厂原址,东方化工厂退出后,区域生态基础非常薄弱,北京市在2016年启动了该区域的生态治理,通过生态阻隔、生态恢复、动态评估及应急响应“3+1”的绿色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建设,筑牢生态安全防火墙,如今这里已变身“城市绿肺”――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各类植物多达200余种,已有60余种野生动物在生态保育核内安家,“城市绿心”已成为城市副中心的“生态名片”。
    与此同时,北京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值得一提的是,三大文化设施均采用“地源热泵+水蓄能+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的复合式方案进行供冷和供热。此外,园区内还通过安装屋顶光伏、储能设施,以及打造智慧配电网,试点开展绿电、绿证交易等方式,实现绿色能源的综合利用与推广。

超级液冷充电桩实现10分钟快充90%的突破

    “新能源车综合服务”展示了北京市光储充换应用新场景。本报记者看到,该应用新场景展示了“光伏、储能、充电、换电”一体化综合应用,可为多类新能源车用户提供一站式超充、快充和换电服务,并结合光伏发电、储能设施,大幅提升综合服务新能源车的能力,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据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应用场景已于2023年8月在首都机场能源中心正式投运,规划面积超1万平方米,距离首都机场T3航站楼仅2公里距离、5分钟车程。所设置的160个充电车位和2个换电站,日均可为超3200辆大巴车、物流车、工程车、小客车等新能源车用户提供超充、快充及换电服务。所建设的800千瓦光伏发电设备,年发电量超100万千瓦时,结合配备的400千瓦时/1000千瓦时的储能设施,可有效提升服务能力。
    超级液冷充电桩则展示了10分钟快充90%的新突破。在该展区,一款技术领先的超级液冷充电桩前围满了观众。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这款超级液冷充电桩单枪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最大输出电流为600安培,10分钟可为70千瓦时标准续航的新能源轿车充电90%,为用户带来“一秒约一公里”近似加油的极致充电体验。其采用液冷散热,可提高充电桩寿命5年以上,配备的15寸高清触摸屏,可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

累计推荐创新型绿色技术142项

    绿色技术体系支撑数据中心绿色化新飞跃。数据中心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在绿色数据中心展示区,由浸没式液冷、智能微模块、数智化管控和一体化电力模块等10项先进技术组成的数据中心绿色技术体系架构图呈现于眼前,该技术体系可有效支撑当前数据中心领域绿色化快速发展。现场展示的智能微模块具有一体化集成、快速部署、节约空间、节能、年均PUE1.11等优点,全浸式相变液冷服务器适用于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具有高效换热能力,PUE最低可达1.04,并可带来全新视觉体验。
    在绿色技术展区,本报记者看到了2020年以来,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北京市组织开展的创新型绿色技术和节能技术产品推广新进展。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推荐创新型绿色技术142项、节能技术产品244项,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之际,首次发布19个京津冀绿色低碳技术典型案例。比如,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相比传统技术更加环保,能效提升20%以上,该技术应用于北京冬奥速滑馆,所制造冰面温差控制在0.5℃,冰面平整、光滑、温度传导均匀,使其成为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的冬奥速滑场馆;又如,AIoT智能建筑管控技术通过能源管理物联网、设备监测预警等定制化集成子系统,实现数据深度共享和交互,进行能源碳排定额管控、智能诊断和策略优化,服务于建筑能源管理,综合节能率可达15%~20%,该技术在国家体育场使用效果明显。

670万市民建立了“个人碳账本”

    “北京绿色生活平台”触摸屏吸引了很多观众尝试和体验。据介绍,市民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建立自己的碳账本,将绿色交通、绿色餐饮、垃圾分类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减碳量自动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激励,还可通过积分消纳渠道,换购美团、饿了么、快电等平台提供的骑行卡、优惠券、代金券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措施引导市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创新开展“北京绿色生活季”3年来,已通过“北京绿色生活平台”为670万市民建立了“个人碳账本”,累计带动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超4亿人次,有效推动了市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此外,“北京绿色生活季”还助力2023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2024北京CBD国际论坛、2024全国生态日北京宣传活动实现了“碳中和”。
    绿色生产展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成果。在绿色生产板块,展示了北京市积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创新实施“京津冀清洁生产伙伴计划”、推进“总部在京、生产工厂在津冀地区”的重点单位实施清洁生产所取得的新成果。北京市发挥统筹协调和资金优势,积极探索京津冀清洁生产协同创新。比如,2023年底完成北京金隅砂浆在京津冀区域的房山窦店、平谷马坊、河北承德、邯郸馆陶4个生产基地的清洁生产改造,安排补助资金412万元,年节能931.63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288.05吨,减排颗粒物100.30吨,减排氮氧化物8.92吨。2023年8月,京津冀区域清洁生产协同审核创新试点项目获得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为国家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中唯一跨区域项目。2024年,京津冀区域清洁生产审核创新项目聚焦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同时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绿色发展,选定医药、能源、印刷、建材4个行业,启动60家试点企业共同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创新区域清洁生产协同审核机制、方法程序、资源共享路径,助力京津冀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