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技术源头研发 加速培养新质生产力——黑龙江“大国重器”企业一线观察

商业品牌
2024 10-09 04:30:39
分享

  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如何培养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期,记者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哈尔滨电气集团(以下简称“哈电集团”)、中车齐车公司等企业调研发现,这些“顶天立地”的大国重器企业紧盯重大装备“有无”问题,通过强化技术源头研发,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制造能力、增强创新动力,同时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友好和谐的创新环境,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紧盯前沿技术 实现从零到一的跨越

  “大型铸锻件属于极限制造,一台锻焊加氢反应器有的重达3000多吨,锻件尺寸超过加工装备尺寸,制造难度大。”中国一重科技部负责人郑新毅说。

  加氢反应器是高效提炼处理原油的装置。作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者,自2020年以来中国一重先后承制了3000吨级以上锻焊加氢反应器12台,目前,已具备超大型石化重大技术装备批量化、专业化制造能力。

  “采用传统工艺只能分段制造,再进行焊接,但这种方式容易导致性能不达标。只有创新工艺,整体锻造,才能符合要求。”郑新毅说。

  为此,中国一重自2019年启动体外锻造研究,2023年新工艺落地。所谓体外锻造,就是通过技术改进,让加工装备“长出手臂”,将加工过程移至装备外部。

  记者采访了解到,解决技术源头,突破技术封锁成为黑龙江大国重器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共识。

  “2012年以前,我们一直都是跟随模仿式创新,现在国外没有的我们也要干,实现了我国系列重大技术装备从0到1的跨越。”哈电集团创新与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刘新新说。

  刘新新告诉记者,为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哈电集团加强行业前沿性引领性原创性技术研究,大型气流床煤气化全热回收技术及关键设备、新型高效灵活燃煤发电机组、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3个项目获批国家能源局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023年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5项,牵头的3个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创新使哈电集团步入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营业收入、市场订单、全员劳动生产率创历史最好水平;2024年上半年,哈电集团再接再厉实现“双过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推动产业升级 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

  记者采访发现,在加大基础研究和颠覆性创新研究,开展更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的同时,黑龙江大型国有骨干企业还抢抓数字化时代契机,启动“人工智能+”行动,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走进中车齐车公司铸锻车间,记者发现,过去机床前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不见了。新近投入使用的铁路货车车轴端面加工智能化生产线上,数控加工中心与穿梭往来的机械手密切配合,不断加工出一批批重达半吨的车轴。

  中车齐车公司精益数字化转型办公室负责人孟令武介绍,近年企业先后有10多条智能化生产线建成使用,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4.8%。以芯盘生产线为例,智能化改造前,产线需14名工人昼夜不停倒班忙碌,如今只需要2名操作员就可轻松完成。“机器人通过车削、钻削等工序进行端头加工,整个过程均由电脑控制完成,解决了过去人员大量投入、工序分散、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在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轧电数字化车间,依托5G专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30多台数控机床实现了机床联网和数据的实时采集。通过车间电子屏,可以清晰地看到所有设备的运行、维修情况,及时了解设备的能耗、负荷等信息。

  “这些设备为数字化的应用打下基础,让‘大国重器’的生产变得举重若轻,敏捷高效。”郑新毅说。

  经过多年对数字化转型的聚焦,中国一重如今已实现企业业务数据100%进入系统,车间资源效率配置提升50%,关键工序质量实现100%可追溯,产品异地网络化协同能力大幅提升,使研发周期缩短了40%。

  完善体制机制 营造包容友好的创新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科学的体制机制来保证。为激发创新活力,企业纷纷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包容友好的创新环境。

  近年来,一项项打破传统的改革在中国一重悄然进行:改革科研管理体系,由行政分派转变为自主科研;打破看职位、重职称等传统做法,推行课题负责人“竞聘制”;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全员全方位创新机制……

  改革破除了藩篱,激发了创新活力。如今,基层创新在中国一重已蔚然成风,生产一线成立的创新工作室数不胜数。

  在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内,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的课题跟踪表密密麻麻列满了内部创新课题,不时有工人来探讨技术方法。

  “依托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把一线技术能手的技艺和创新经验传承下去,培养更多扎根基层的‘能手’‘工匠’。”全国劳动模范、水压机锻造厂副厂长刘伯鸣说。

  目前,中国一重设立了党员创新活动室、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室110个,完成基层创新课题520多项,累计创效6.25亿元,有效激发了设计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创造力。

  为吸引、留住科技人才,哈电集团不断完善深化人才发展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哈电集团所属企业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电股份”)在员工职业发展、晋升、激励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在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建立人才发展机制方面,佳电股份制定《佳电股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办法》,构建了“三类三层多级”人才发展体系,让各类人才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奋进有方向,有效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热情。截至目前,公司自主培养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160人,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平台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公司科技创新力影响力有效增强,连续两年被评为“科改示范企业”优秀等级企业。在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推动员工创造价值方面,佳电股份还实施了限制性股票、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向176名核心骨干人员发放了限制性股票,推动人才与企业实现事业共建、价值共创、利益共享,全面调动了核心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记者梁冬、唐铁富)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